近年,美国陆续对中国发起科技战,手段不断升级,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的科学技术领域。其中,中国实力最强的民营企业华为首当其冲,成为美国科技制裁的受害者。美国针对华为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,比如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、禁止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向华为供应芯片等等。
美国芯片限制令开始“反噬”
虽然美国的手段是可谓是层出不穷,一环扣着一环,但是,华为在面对困境依旧在艰努力地生存。前不久,华为宣布了新的华为Mate40手机,不负大家的期待。在发布会上,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对美国新一轮的禁令做出了回应,表示无论多么艰难,华为都会继续坚持下去。这一表态可以说是既说尽了华为面临的巨大挑战,也表明了华为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继续强大发展的决心和信心。
在美国宣布芯片限制令以来,受到这一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需求方的华为,作为供货方的美国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寒冬。据美国领先半导体行业市场研究公司VLSI Research表示,受到对华为的芯片限制影响,很多美国企业面临着库存积压问题,预计损失将达到1700亿美元(约11375亿元人民币)。
据悉,美国国会曾在9月末通过关于加大发展芯片制造业的议案,提供250亿美元的支持,但目前来看,这一议案并不被看好,美国的芯片产能流失速度正在加快,并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。可以见得,美国对于华为的政策是一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。
华为已获6家芯片商供货
反之,原本受到美国芯片“卡脖子”的华为算是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目前,已经有6家供应商得到许可后向华为重新供货,这六家芯片公司包括三星、台积电、英特尔、AMD、索尼和豪威科技。可见,即使向美国政府申请供货许可较为复杂,各个企业也都实在坐不住了,连续下滑的业绩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。而且,美国政府在迫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下,对华的态度较以前明显也缓和不少。
同时,在美国的打压下,中国国内的芯片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得到跨越式增长,中芯国际已经具备生产FinFET N+1的能力,全生产线上所使用的产品和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。下一步来看,研发出更高等级的芯片也是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