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从北京西开到大涧站,全程7小时18分钟,穿梭于京冀晋三地的6437/6438次公益“慢火车”,以从容的节奏串联起城村脉络。它不追求极速跨越,却以普惠的票价、密集的站点,打通区域发展的“毛细血管”——既承载着沿线群众的通勤、务工、求学等,也串联起乡村振兴的产业机遇、文旅融合的生态资源。这趟车,不仅载着乡亲们的生计与期盼,更承载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深度的探索,让区域、融合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,在慢节奏里积蓄持久动能。
“慢火车”里的民生温度
在京原铁路的蜿蜒铁轨上,6437/6438次公益性“慢火车”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意义,成为串联京冀与晋北山区的民生纽带、时代见证与振兴引擎。由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车务段值乘的这趟列车,每日往返于北京西站与山西灵丘大涧站之间,252公里路程、32个经停站点、近7小时18分钟的旅程,在太行山脉间铺就出一条温暖的民生轨迹。它不仅是沿线村民售卖农产品的“致富车”、学生往返家校的“助学专列”,也是游客沉浸式赏景的“旅游专列”——串联起京冀晋交界的自然人文景观,为区域文旅融合注入活力。
“老伙计,今儿又见面了!”6437/6438次列车的车厢里充满了烟火气,列车长刘云鹏的身影一直在过道间穿梭,熟悉而又亲切地跟老乘客打招呼。“车上很多人都是老朋友,大多是往返京冀务工的乡亲,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赶路,我们都会主动搭把手。” 刘云鹏笑着说,常年相处下来,乘务组和乘客早成了熟人,连谁家孩子上学、谁家种的山货要运去城里售卖,大家都能唠上几句,彼此间的这份情谊让整趟车都散发出浓浓的暖意。
6437/6438次列车的行驶之路并不轻松——从北京西到山西灵丘大涧站,全程要跨越161座桥梁、穿过121个隧道,沿途多是深山峡谷,手机信号时断时续;再加上7个多小时的漫长旅途,乘客难免会有些枯燥。